【中國化工儀器網 國內新聞】導讀:日前,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在公開場合說,“監測數據造假問題仍然存在”,篡改、偽造監測數據的要追究法律責任,嚴懲不貸。為此,環保部決定用2年時間,開展全國空氣質量監測數據專項檢查。
實際上,對于環境保護的各項指標,地方政府并非不知道如何才能完成。比如,嚴格執行“環保三同時”制度,從根源上整治環境污染,關閉污染嚴重企業等,自然就能完成環保的各項指標。然而,盡管當前環保問題已經被上級部門列入考核地方工作,并且一直是“一票否決”,但其實一直是軟指標,軟尺度,而GDP則一直是硬指標,硬尺度。于是,以犧牲環保為代價大力招商引資,對高耗能、高污染行業睜一只眼閉一只眼,甚至是該“掛牌督辦”的企業也在“掛牌保護”。由此帶來的是資源難以支撐,環境難以容納,社會難以承受,發展難以持續。這與我們正在著力建設的資源節約型、環境友好型社會,對于可持續發展的方向,顯然都是背道而馳?! ?/span>
但是國家也正在努力,新修訂的《環境空氣質量標準》就增設了PM2.5平均濃度限值和臭氧8小時平均濃度限值。新的環保法被稱為*zui嚴的環保法,然而,要真正讓這法規不淪為紙老虎,真正成為“鋼牙利齒”的利器,就必須轉變工作思路,一是轉變以前重在督查企業的思路;二是真正讓環評機構獨立與環保部門,真正能夠不受制于地方政府的約束,成為獨立的監督監測機構,出具客觀公正的數據。
(來源:廣州日報)